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玉门关:天地间存放诗歌的一只书匣

2022-10-14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华书局最新出版的《敦煌守望四十天》以第一视角记录下资深媒体人、摄影师蒋理参加“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40天“闯关”莫高窟的独特经历。

活动第2天,蒋理一行人来到敦煌城外,远眺这条充满着荣耀与传奇的道路,那些不朽的诗篇回响在天地之间。

1

离别之诗

正是因为西出阳关便是西域,而戈壁茫茫前路未卜,阳关的送别具有了比其他地方更浓重的离愁别绪。新建关城的旁边,有一排巨石,铭刻着历代诗人吟咏阳关的杰作。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盛唐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了,甚至今天有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首诗才来到这个地方。

作为盛唐诗坛能够匹敌李白的人,王维的诗绝不仅仅是那些不带人间烟火气的冲淡之作。他先用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尽离别之意,又用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道尽上国之威,在这一“出”一“进”之间、“故人”与“万国”之间、苍凉和繁华之间的,便是丝路,便是敦煌。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横空出世之后,立即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翘楚,并迅速被谱曲传唱,这就是当时著名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按照苏东坡在《记〈阳关〉第四声》中的说法,所谓三叠,“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也就是将全诗的后三句,分别重复咏唱一遍。而阳关也就随着这诗与歌的“叠叠”不休,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送别的代名词了。

在盛唐诗坛,王维是为数不多真正到过河西见过大漠的人。开元年间,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虽然并未走到敦煌登临阳关,但塞外的风土人情一定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就如同我们这些见惯了江南小桥流水的人,刚到敦煌时的惊艳。因此,他才能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般传神的诗句,也才能赋予“西出阳关”如此深邃的离愁别绪。

作者在阳关景区的奋力一跃。身后便是阳关遗留下来的墩墩山烽燧。当年这里是中原通往鄯善、于阗、莎车等西域国度的必经之路。

2

苍凉玉门关

相比阳关,地理位置更靠北的玉门关,担负有防范匈奴入侵的更重大的军事职责。史料记载,古代阳关与玉门关之间有数十公里长城相连,中间还设有若干烽燧,相互呼应,守护丝路。在今天玉门关景区当谷燧附近,我们看到了这些大汉王朝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之下,伫立在广袤戈壁中的它们,像一群遍体鳞伤却依然并肩而立的倔强兵勇。

眼前的汉长城跟我们更为熟悉的明代八达岭长城有着天壤之别。八达岭长城主要是用砖石修建,而汉长城则是用黄土或者砂砾夯筑而成。仔细分辨,还能看出城墙是分层筑就,在砂砾和黄土之间,夹杂着红柳、芦苇。虽然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简陋,但却非常坚实,因为无数人身体里的血、汗与地下水中的盐,将这些砾石和黄土凝结得如同钢铁一般。

汉长城是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修的长城,在汉代书简中被称为“塞”。玉门关附近的这一段保存状况最好,远远望去,宛如横卧沙海之中的苍龙。

除了防御工事,玉门关附近还遗留下了当时重要的军需仓库——大方盘城,它主要是为边防储备粮食而筑。今天的古城遗址残墙横亘,孤柱擎天,写满了沧桑之美。城池北面就是荒烟衰草的疏勒河故道,这是一条自东而西流入大漠的神奇河流。只可惜当年城中士卒巡回、水上舟楫往来的景象,都与水流一起,消失在历史的荒漠之中了。

大方盘城是汉代一座颇具规模的军需仓储城。残壁上留下的孔洞,专家推测为当时仓库的通风设施。残垣断壁的背后便是已经干涸了的疏勒河故道。

而真正的玉门关关城在哪里呢?所有的说法都指向了我眼前这座孤零零地矗立在旷野之中的小方盘城。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这座方形夯土堡垒的北面废墟中挖掘出了许多汉代竹简,并根据其内容推测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所在地。一百年来,由于没有新的证据和遗存出现,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将这里暂定为玉门关。

小方盘城被暂时认定为玉门关关城所在地,它全用黄土夯筑而成, 面积600多平方米。城内东南角有一条约1米宽的马道, 可通往顶部。

我走进小方盘城内,盘桓良久,还是无法说服自己,这就是玉门关关城。大汉帝国最西面的第一海关,怎么会只如一栋宽大的别墅一般?我相信这个区域就是汉代玉门关所处之地,但我也坚信小方盘城只是关城的一个并不起眼的附件,而威名赫赫的玉门关,也许早就化作戈壁微尘了。

3

边塞诗魂

在诗歌当中,玉门关是不朽的。跟阳关成了送别诗中的非凡意象一样,玉门关则逐渐成了边塞诗歌吟咏的重要主题。虽然从汉到唐,关址几度变迁,但是诗人们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更关心的是“玉门关”这三个字背后的五味杂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诗里是戍边士卒淡而深的感伤;“看花无语泪如倾,多少春风怨别情。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戴叔伦的诗里是闺中少妇浓而远的哀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诗里是踏破黄沙、建功立业的豪情;“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的诗里是身在绝域、佳节思亲的乡愁。

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跟莫高窟里的壁画、塑像一样,都是敦煌这座城市留给世人的无价宝藏。

回望玉门关,那仿佛不是一座城池,而是天地间存放诗歌的一只书匣。

(本文摘自《敦煌守望四十天》,原标题为《第二天 | 丝绸之路》)

原标题:《玉门关:天地间存放诗歌的一只书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